群策群力兴产业 拓宽销路富农民
—河南省供销合作社系统打赢脱贫攻坚战纪实
村民在家门口晾晒已收割的玉米。
产业发展带动农民增收致富。
村民领到分红后,笑得合不拢嘴。
河南省社召开定点帮扶暨开展消费扶贫专项活动工作推进会。
近年来,河南省供销合作社围绕“积极探索供销社特色扶贫之路”的要求,扎实推进脱贫攻坚工作任务,努力为打赢打好全省脱贫攻坚收官之战作出积极贡献。一是重点通过“扶贫832”平台和供销e家省级电商平台、县域运营中心和村级网店上下连接,线上线下融合发展,切实拓宽市场销路,扩大贫困地区农产品的销售和消费,实现农民群众,尤其贫困户的增收节支。二是建立了长期稳定的贫困地区农产品产销联系,探索具有供销合作社特点的农产品扶贫模式,实现贫困地区农产品销售、消费增长常态化,促进贫困地区特色产业发展。三是着力发展一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加强与贫困户的有效对接,在资金、技术、渠道等方面开展针对性帮扶;积极发挥龙头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引领作用,鼓励通过股权合作、订单帮扶等形式,着力构建起与贫困户有机结合、联动发展的利益联结机制;着力探索“供销合作社+龙头企业+合作社+基地+贫困户”的产业精准扶贫模式,建立健全产业脱贫长效机制。
打造电商平台 让市民拎稳“菜篮子”
近年来,鹤壁市供销合作社创新“互联网+专业合作社+社区农产品自提店”电子商务模式,架起农民与市民利益联结新桥梁。
市社重点围绕农产品“卖难”问题,通过线上预订、根据订单采购的方式,实现了社区居民可以直接到社区农产品自提店提取农产品的效果,目前已与15家农民专业合作社签订了长期合作协议,吸纳社区居民3万多户,每天网上预订生鲜农产品5000多斤。农产品包装统一印制供销合作社标识和e亩园的品牌标识。市社还按照市场监管局对创建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的标准,现场对农药残留度统一检测,既保证了农产品的卫生安全,又提升了产品的信誉度。
市社还与市“第一书记”驻村办携手,在社区推出以“农副产品进社区,消费扶贫献爱心”为主题的快闪集市活动,居民可以直接以优惠的价格买到优质农产品。通过在社区便民自提店设立扶贫专区,市社将贫困村优质农产品直接销售到社区,短短几天时间,爱心快闪集市消费扶贫展出农产品90多种,销售额累计达50万元。
下一步,鹤壁市社将秉承高质量发展理念,发挥电商平台优势和流通渠道优势,整合金融、快递、社区超市和广告商及民间小吃艺人等社会资源加入运营闭环,发展连锁加盟,扩大种植养殖基地、生产加工基地的规模,拓展覆盖区域,实现集团化发展,为城乡融合发展,贡献智慧和力量。
闪闪“黄金汤” 架起致富桥
洛阳市栾川县的玉米熬出的玉米糁汤口感丰富,被称为“黄金汤”。近年来,栾川县委、政府把玉米产业作为扶贫特色产业,通过“企业+合作社+农户”的模式,建立起了绿色玉米原料基地,把优质玉米变成栾川特色农副产品和旅游产品。目前,栾川县伊水湾种植专业合作社有种植基地3个,种植玉米1000亩,年产玉米400吨,2019年累计销售额达700万元,实现利润50万元。同时,合作社通过溢价、就业、创业等方式带动200户贫困户实现增收,受益贫困群众3000余人。
其中,栾川县伊水湾种植专业合作社结合区域种植特色,建设了3个具有栾川特色的农产品种植基地,并根据产品不同类别,引进专业技术人才,为产品种植提供全程技术指导。合作社采用“企业+专业合作社+农户”的原料采购模式,与栾川多家种植养殖合作社签订合作协议,建立合作共赢模式,确保生产所需原材料。合作社还强化与农科院等科研机构的合作,培育优良适合高山种植的玉米新品种,并对种植基地实行统一供种、统一技术培训、统一肥料配方、统一田间管理、统一收购的“五统一”管理模式,确保种植的农产品产量有保障。
此外,该合作社发挥专业合作社规模化、集约化种植的特点,优先吸纳贫困劳动力到基地务工,解决贫困群众就业增收难题,目前,该合作社已带动1500余名剩余劳动力前来务工,人均年增收8000余元。合作社还实行订单产业模式,加强与龙头企业、合作社、种植大户合作,以订单产业发展带动产业快速发展,让农户在生产中获得最大收益。
为拓宽产品销售渠道,该合作社加快旅游商品转化,积极开展推介销售,充分利用栾川县汇农供销电子商务有限公司开展“线上+线下”的销售模式,在832平台、供销e家展示销售栾川本地农副产品。
“三个带动” 增强扶贫“造血”能力
近年来,淅川县供销合作社在扶贫工作中以“三个带动”为核心内容开展精准扶贫,促进供销合作社服务升级、效益升级。截至2020年10月,县社以诚祥电商公司为依托,通过线上线下助力扶贫实现销售1600余万元。县社扶贫点西簧乡梅池村通过产业扶贫取得了较好成效。
2016年底,县社围绕该村的产业特点,通过实地调研选取了香菇种植作为该村乃至全乡的扶贫主导产业。2018年,西簧供销合作社联合毛堂供销合作社成立了碧波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社,并在扶贫工作中扮演了重要角色。目前,专业社围绕香菇生产过程的技术、信息、原辅料供应、袋料加工、产品的贮藏、运输、销售等开展服务。
为更好开展产业示范服务,合作社在梅池村建立了香菇产业示范基地,深度参与产业扶贫,形成以供销合作社为主体的帮扶载体。对于外出打工人员、贫困户,香菇基地提供托管服务,年托管袋料香菇20余万袋。
合作社还在梅池村规划实施了“十里香菇长廊”产业示范区项目建设,对示范区农户的产品实行“四个优先”服务,即优先提供技术指导,优先提供原辅料供应,优先产品销售,优先加入专业合作社。近年来,合作社先后组织培训班16期1100余人次,印发香菇种植资料2000余册,组织现场指导600余次。为保障原辅料供应,合作社争取扶贫开发等项目资金,建成了香菇棒生产线,年产香菇棒500万袋、菌种15万斤,满足了菇农生产需要。
此外,县社还依托自身电商平台优势,大力开展线上线下销售,助力脱贫攻坚。县社诚祥电商股份有限公司目前下设1个县级中心、2个乡级中心、123个村级电商服务站。2020年,该公司在832平台申请建立企业店铺,打通了农产品进入大市场的销售渠道。同时,公司在县社和西簧乡政府的支持下争取电商扶贫项目,依托供销e家建成西簧乡电商服务中心。目前,该乡已建设6个村级电商服务站,2020年,组织电商培训3期共180人次,林果种植、畜牧养殖各一期共65人次。除了线上服务外,菇农还可以把生产的产品直接交售给乡村超市代办点,统一由合作社组织对外销售,同时按照社员入股情况实行年底清算分红。香菇线下销售主要以河南、湖北、陕西为主,同时远销到福建、浙江等地。截至2020年10月,合作社销售香菇金额800余万元。
葡萄变成扶贫果 “串”起致富大产业
2020年7月19日,地处濮阳市黄河滩区的范县陆集乡西吴老家村的群众看到一箱箱正在装车的葡萄笑得乐开了花,大家见面都说:“加入专业合作社对了,能分钱了!”
2018年,根据全市脱贫攻坚的统一部署,濮阳市供销合作社负责结对帮扶范县陆集乡西吴老家村。西吴老家村是个滩区村,属于国家级贫困村,村内一无资源,二无产业,是全县的“老大难”村。
面对这种状况,濮阳市供销合作社党委经过多次调研走访,决定发挥自身优势,帮群众摘去贫困的帽子。濮阳市社帮助群众流转了土地,建设了西吴老家果蔬专业合作社。为了帮助群众尽快脱贫,市社拿出25万元,协助流转了105亩土地,购置了优质梨树和葡萄苗,种植了80亩梨树,建立了17座葡萄大棚。
为了让群众迅速掌握果树的种植技术,市供销合作社党委书记、理事会主任梅洪涛带领技术人员为果园进行测土配肥,指导群众施肥打药。党委委员、理事会副主任陈志伟带领市林科院专家到果园手把手传授果树修剪和种植技术。
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2年的辛勤努力,80亩果园进入了产果期,35亩的葡萄已经上市销售。为了打开销路,市社主动联系市内大型超市销售,并安排系统单位采取消费扶贫的方式订购贫困村的葡萄。据悉,这一举措每年能为群众增加收入60万元。
发展核桃产业 助推脱贫攻坚
三门峡市卢氏县香盛轩核桃专业合作社经过近10年的发展,业务范围覆盖核桃育苗、良种苗木培育及引进、核桃种植管护及技术服务、核桃购销及初加工、电商销售等,目前生产育苗、基地建设、电商拓展、项目带农各项业务开展顺利。
该合作社以良种核桃苗木培育、推广为主,同时生产、经营造林、绿化苗木、致力服务农林业生产建设,带动、引领合作社社员,并帮扶农户共同发展致富。多年来,合作社逐步发展壮大,2017年,核桃苗木销售140余万株,实现烤核桃、核桃油销售额630余万元,安置贫困户务工人员32人,带动贫困户110户。在坚持科学管理,严格规范种植基础上,该合作社推出的“香盛轩”核桃产品分别于2014年获评河南省“无公害核桃基地”,2017年获国家绿色食品发展中心“绿色食品”标志,对带动一方核桃产业发展,引领周边群众脱贫致富起到了促进作用。
卢氏县核桃科技扶贫示范园区项目把绿色产业建设与企业发展、行业扶贫、精准带贫工作紧密融合起来。卢氏县核桃科技扶贫示范园区于2017年10月开发建设。园区位于当家村,占地2000亩,投资5000万元,以“大力发展核桃产业,科技助力脱贫攻坚”为向导,实现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第一产业栽植辽核、香玲、豫丰等早实优良品种1800亩,核桃种质资源圃100亩,林下套种菊花、丹参、射干等中药材600亩。第二产业以烤核桃、核桃油为主,延长核桃产业链条,提高核桃附加值。第三产业以核桃采摘、观光、农耕体验、农家乐为主,发展田园休闲文化,实现增值。
因地制宜种蔬菜 产业富民奔小康
商城县鲇鱼山办事处下马河村是国定贫困村,也是信阳市供销合作社定点扶贫村。在信阳市社帮扶下,该村因地制宜积极发展蔬菜种植产业,目前已有100多户农户发展蔬菜种植面积180多亩,建设蔬菜大棚60余个,实现了整村脱贫。
村“两委”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经充分论证,积极向上级和帮扶单位汇报争取。市社先后支援帮扶资金60多万元,利用商城县扶贫办的到户增收扶贫项目财政扶持资金30万元,发动群众参与,陆续搭建了60多个蔬菜大棚,免费给贫困户使用,帮助贫困户新建标准化蔬菜大棚,提升蔬菜种植的科技含量和经济效益。
然而,刚开始建设蔬菜大棚的时候,贫困户因为资金、技术等原因,申请的积极性不高。为打消大家的顾虑,村支部书记岳克志和村文书潘发胜率先建起了2座大棚,给其他贫困户做好示范带动。村里还利用本村的资金互助合作社对缺少发展资金的贫困户给予无息借款,提供启动资金。在村干部的带动和帮扶下,大棚建设进展顺利,贫困户的蔬菜种植水平也稳步提高。
在推广标准化大棚的同时,村“两委”把种植户组织起来,组建注册了商城县联富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提高农民的组织化水平,统一开展种苗提供、技术培训、病虫害防治、销售推广等业务,多次组织种植户外出考察学习,引进专家到村进行现场指导和培训,为更好的发展壮大全村蔬菜种植产业提供了一个强有力的支撑。在合作社注册成立之后,市社连续多年给予合作社专项扶持资金,支持了合作社的发展。目前,合作社发挥出了良好的作用,加入合作社的贫困户都取得了明显的经济效益,在2018年之前全部实现了脱贫。
(本版图文由河南省社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