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生鸡蛋和一个熟鸡蛋同时掉进深海,它们会被压扁还是碾碎?”“人造太阳1.2亿摄氏度持续了101秒!这么高的温度,不会把周围装置烧得渣都不剩吗?”……有趣的话题,充满科学含金量的实验,近日,在短视频平台上,一位72岁的科普博主火了,截至目前已圈粉百万。(据11月16日《北京晚报》)
一头灰白短发,一件标志性马甲,一副挂脖眼镜,说话干净利索,这位被网友称为“科学姥姥”的博主,正是同济大学退休教授吴於人。在跻身“科普网红”之前,吴於人从事科普已经16年。从2018年开始,她接触短视频平台,把科普迁移到线上。“脑洞大开”的道具,妙趣横生的演示,绘声绘色的讲解,让她成为科普短视频中的一股清流。
吴於人教授借助短视频,让神奇的实验画面呈现得更生动立体,还添加上了特效、图画、文字说明等素材,让科学实验看起来更加妙趣横生。在吴於人教授这里,科普似乎成了魔术师的“百宝箱”。混沌摆永动机、斯特林热机小模型、牛顿摆……不只是这些专业的实验小装置、小模型,吴姥姥“百宝箱”里的“玩具”简直是五花八门——在她手里,无论是鸡蛋、晾衣架还是硬币,很多生活用品都能摇身一变,成为实验器材,用来做力学、电学的相关实验。
兴趣是学习科学的前提或基础,对于科学而言,科普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科学姥姥”不仅揭秘了科学原理,而且让更多的青年学子走进科学世界。国家需要科技进步,社会需要科技进步,就需要更多的科学家或教育工作者从事科普工作,不断激发青年学子学习或从事科技工作的兴趣。从这个角度来看,“科学姥姥”式科普多多益善。
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各行各业都需要大量的科技人才,多一些“科学姥姥”这样的科普工作者,就能提高青年学生对科学的兴趣,让更多的青年才俊走进科学世界。“科学姥姥”受追捧,优质科普内容生产者与平台双向赋能、互相成就。某种程度上,这也可以看作一种价值回归,从需求侧倒逼网络平台更好地构建内容生态。(张魁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