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三秋”农业生产工作开展以来,三门峡市供销社系统加强组织领导、精心安排部署,全力保障农资稳定供应。
提前谋划,保障农资储备。组织工作人员与种植大户、专业合作社以及普通农户面对面交流,详细了解种植计划、农资需求种类和数量。同时加强与生产企业的对接,做好农资调运、储备等工作,截至目前,已储备各类适销化肥9万吨,农药350吨,农膜150吨,种子300余吨。
健全网络,提升服务效能。制定印发《关于2025年农资网络体系建设任务的通知》文件,统筹整合县域资产资源,健全完善系统农资网络体系。推出“线上下单、线下配送”服务模式,农户通过微信公众号、手机APP等平台即可下单,供销社组织20余辆配送车,根据农户需求合理规划配送路线,将农资及时送到田间地头。
倡导绿色,防治农业面源污染。深入开展“绿色农资”升级行动,扩大有机肥、水溶肥、缓释肥等新型增效肥料和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的采购供应,全面禁止系统农资企业销售厚度在0.01mm以下的农膜,从源头上减少农业面源污染。开展测土配方施肥,推广生物防治、物理防治等绿色防控技术,推进机械施肥、种肥同播、水肥一体化等新技术应用,推动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工作。其中,湖滨区供销社依托社属企业三门峡米源农业服务有限公司开展全程农业生产托管服务工作,在各类农资产品使用中,地膜全部采取可降解地膜,农资产品包装全面回收,共回收农药包装箱370件,药瓶3800个,化肥包装袋14400余条,有机肥桶4000余桶。
诚信经营,净化市场环境。与市农业农村局、市场监管局等部门,联合制定了《2025年三门峡市农资打假工作行动方案》,督促社属农资企业严格落实进货查验制度,建立健全农资质量管理制度,认真落实进销货台账、进销货发票、农资商品质量信誉卡“两账、两票、一卡”制度,实现农资质量全程可追溯。加强对农资仓库的管理,对库存农资进行定期盘点和抽检,及时清理过期、变质的农资产品。市县两级社自“三秋”工作开展以来,累计开展农资质量检查10次,检查系统内18个乡镇基层社配送点和134家村级综合服务社和农资经营网点,未发现重大农资质量问题。同时通过微信、宣传彩页、电子屏、设立咨询点等多种方式向农民群众和农产品生产经营主体普及相关法律法规、农资识假辨假、科学选购、农资使用和依法维权等知识,共发放宣传彩页630余份,接受群众咨询200余人次,帮助农户认清假劣农资的危害,提升其辨别能力及维权意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