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合作网改版试运行,欢迎提出意见和建议,联系电话:55983551。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外省经验 > 正文
陕西榆林市社:推动农业社会化服务向高质量迈进
时间:2025-10-22 10:10:31    来源:中华合作时报    返回首页

构建全域覆盖的服务组织体系

服务网络的健全程度直接决定农业社会化服务的触达深度。榆林市供销合作社以基层社重建改造为抓手,以骨干企业为牵引,逐步搭建起“市社统筹、县社主导、基层社落地、服务点延伸”的四级服务网络,为农业社会化服务提供了坚实的组织支撑。

在榆林市榆阳区芹河镇,芹河镇供销合作社服务覆盖周边14个行政村6万多亩耕地,每年春耕期间组织专业人员深入田间地头开展土质采样、技术咨询等服务,年供应各类化肥达5000多吨,成为当地农民的好帮手。“以前施肥全凭经验,现在供销合作社测土配的专用肥,既省钱又管用,庄稼长得明显更好了。”榆阳区芹河镇马家峁村农户张兴建说。

基层社改造是榆林市社夯实服务根基的关键举措。通过资源整合、股份合作、功能拓展等方式,市社激活了存量网点活力,填补了服务空白区域。目前,全市乡镇基层社覆盖率已达到90%,形成了“乡乡有网点、村村有服务”的网格化布局。这些基层社不仅承担着农资供应、农产品代收等基础服务,更成为技术指导、信息传递、政策宣传的“便民驿站”,让农民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专业化、便捷化服务。

榆林市社还重点培育榆林市生产资料公司等龙头企业,重点打造以市生产资料公司为核心的龙头企业集群,发挥其在资源整合、仓储物流、质量管控等方面的优势。作为2024年全国供销合作社农资保供重点企业,榆林市生产资料公司构建了“市级储备配送中心+县区分公司+基层连锁网点”的三级供应链体系,下设4个市级储备配送中心、12个县区级分公司、332个基层连锁经营网点和100余家乡(镇)、村级加盟网点。通过与内蒙古等地区优质农资生产厂家建立长期合作关系,从源头上把控商品质量,并依托现代化仓储物流设施实现农资集中采购、统一储备、精准配送。截至2025年初,该公司已储备各类淡储化肥6.54万吨,完成年度淡储指标任务的93%,为春耕备耕等关键时期的农资供应提供了有力保障。

榆林市社还积极争取政府支持,将政策红利转化为服务实效。通过对接财政补贴政策,推动化肥补贴范围持续扩大、补贴标准逐步提高,有效降低了农民种植成本。截至目前,全市供销系统累计向农民组织供应各类肥料210多万吨,争取并发放补贴资金约3.5亿元,市县两级农资企业年均组织供应各类肥料28万吨,为稳定农资物价、保障生产需求奠定了坚实基础。

打造全链条专业化服务矩阵

在靖边县黄蒿界镇马季沟村鲁家湾组的靖边县供销合作社社会化服务玉米规模化种植项目区,45岁的种植大户任晓宁正在察看玉米的长势。“我们这里种植了1100亩玉米,最近一直降雨,收获期推迟了10多天。不过,有靖边县供销合作社的社会化服务,我们一点都不着急。”任晓宁说,靖边县社推广的气播技术通过搭配宽窄行种植方式,科学布局田间结构,有效提升了土地利用率与光合效能,为高产奠定基础。此外,靖边县社还提供涵盖从玉米播种前的土地整理、种子及农资采购,到生长过程中的田间管理,包括浇水、施肥、病虫害防治,再到成熟后的收割、运输等环节的全托管服务。

农业社会化服务的核心在于“专业”,关键在于“精准”。榆林供销合作社围绕农业生产产前、产中、产后全链条,聚焦粮食安全和特色农业发展需求,打造了涵盖农资供应、技术服务、机械作业等多元内容的专业化服务矩阵,实现服务与需求的精准对接。

作为农资供应主渠道,榆林市社打破传统“单一销售”模式,建立“测土配方+定制生产+质量管控”的精准供给体系。组织专业技术人员深入田间地头,免费为农户采集土样、检测分析,结合种植作物需求制定个性化施肥方案。同时,依托榆林市生产资料公司的生产加工能力,将个性化施肥方案转化为定制肥料产品,实现“土壤检测—方案设计—肥料生产—精准配送”的闭环服务,通过建立全链条质量追溯体系,从采购、生产到销售各环节严格把关,确保农民用上“放心肥”“安心药”。

榆林市社以“农技+农资”融合发展为路径,将技术服务贯穿农业生产全过程。在土壤改良领域,通过测土配方施肥、有机肥替代等技术推广,帮助农民科学改良土壤结构,提高土地耕力。依托基层社“庄稼医院”和专业技术团队,开展病虫害防治、节水灌溉、田间管理等实用技术培训,组织农业专家深入田间授课,全年累计培训农民超万人次。积极推广生物农药、有机肥料等环保农资,推动农业生产从“产量优先”向“质量效益并重”转型,助力生态农业发展。

针对农村劳动力老龄化、土地碎片化导致的生产效率低下问题,榆林市社积极整合农机资源,推进农业生产机械化、规模化发展。通过联合农机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主体,组建专业化农机服务队伍,配备拖拉机、旋耕机、播种机、无人机等先进设备,提供耕地、播种、植保、收割等全环节机械作业服务。同时,探索“村集单+供销合作社托管”模式,将分散农户的耕作需求集中整合,实现农机作业的规模化推进,有效破解“小农户用不起农机、大农机进不了小地块”的难题。

为破解土地撂荒和规模化经营难题,榆林市社创新推出“全托管+半托管+经营式托管”分类服务模式,累计托管面积超1.9万亩,覆盖马铃薯、玉米、红枣等多种作物。针对无劳动力农户,提供“统一供种、统一育秧、统一机插、统一供肥、统一机防、统一收储”的“六统一”全托管服务,实现“农民种地不费力、粮食丰收有保障”;针对有部分劳动力农户,推出“环节托管”服务,按需提供播种、植保、收割等专项服务;针对种植大户和合作社,开展“经营式托管”,提供从生产规划到产品销售的全流程服务。

赋能农业现代化与乡村振兴

农业社会化服务的生命力在于持续创新。榆林市社在实践中不断探索服务模式、利益联结与产业延伸的创新路径,同时正视发展短板,明确未来提升方向,推动农业社会化服务向高质量发展迈进。

突破“单一服务”局限,构建“菜单式+定制化”服务体系。借鉴先进地区经验,结合本地农业特点,榆林市社推出了涵盖农资供应、技术指导、机械作业、仓储物流、产品销售的“服务菜单”,农户可根据自身需求自主选择;针对特色种植户、家庭农场等主体,提供“一企一策”“一户一方案”的定制化服务,实现服务供给与需求的精准匹配。同时,积极推进“供销合作社+村集体+农户”协同机制,发挥村集体组织协调优势,由村集体代理农户托管事宜,提高服务效率,形成多方联动的服务格局。

榆林市社建立“补贴+让利+分红”的多元激励机制。通过争取政府补贴降低农民服务购买成本,通过规模化采购、集中化服务降低运营成本,将部分利润空间让渡给农户,实现服务提质与成本降低的良性循环;探索“收益共享”机制,社有企业通过农产品加工、销售环节的增值收益反哺服务体系建设,同时让参与托管的农户分享规模经营带来的额外收益,形成“供销合作社发展、农民增收、集体壮大”的共赢局面。此外,通过搭建线上销售平台、对接线下商超市场等方式,打通农产品出村进城“最后一公里”,年销售额已超过5亿元,有效解决“种得好、卖不好”的问题。

此外,榆林市社强化科技赋能,引入数字技术建立农业服务大数据平台,实现土壤监测、作物长势、市场需求等信息的实时共享,提升服务数字化水平,同时拓展服务领域,在巩固粮食作物服务基础上,向果菜茶等经济作物延伸,从种植业向养殖业拓展,构建覆盖农林牧渔全产业的服务体系,同时加强服务标准化建设,培育专业化服务人才队伍,提升服务质量与效率。

从基层网点的重构升级到全链条服务的精准供给,从传统农资销售到大田托管的模式创新,榆林供销合作社以实际行动践行了“为农、务农、姓农”的根本宗旨,在保障粮食安全、促进农民增收、推动农业现代化进程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分享到:
编辑:杨佳月
(C)2019 河南省供销合作总社版权所有
电话: 0371-65953039 65992900(兼传真) E-mail:hnssbgs@126.com
豫ICP备05026746号    豫公网安备 41010502004228号
技术支持:河南经济报社网络部